在促进我国食品营养与医学交叉研究方面,陈卫表示,主动健康是利用膳食营养、运动、心理等非医疗手段,提高人民生命活力,保持健康状态,既是对传统“被动医疗”理念的转变,也是延长健康期的有效手段。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郭博昊
近期公开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用“健全”“丰富”“优化”三个关键词明确了财税、金融、投资机制三方面政策发力方向,这意味着三方面政策将同向发力助力绿色转型,同时也各有侧重。受访专家表示,我国已逐步建立了绿色财税政策体系和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将从不同角度引导政府与社会资源更快流向绿色领域。
财税政策体系
如何“绿色化”改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意见》进一步全方位细化了政策重点任务。
在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方面,《意见》提出了既抓政策落实,也抓制度创新的安排,要求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
作为引导全社会向“绿”而行的“指挥棒”,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以环境保护税为核心,以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为补充的绿色财税政策体系,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助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不过,面对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目标,财税政策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代志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绿色财税政策体系在覆盖范围、政策协同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代志新认为,全面绿色转型使得财税政策要突出全面性,未来要逐步推进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的“绿色化”改造,突出碳排放要素,搭建起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向记者表示,相较于过往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个别税种制度调整的单兵作战,面向绿色发展的整体税制结构优化将更有助于高质量发展。
受访专家认为,促进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实施更为有力的财税政策。在何代欣看来,税制结构优化作为制度设计,不同于税收政策的短期帮扶,应体现中长期特征和激励引导作用。改革策略上,主要税种应着眼税收激励而不是惩罚,对采用绿色生产、有利于绿色消费的应给予持续支持。
代志新也表示,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可为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新型能源建设项目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传统行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等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绿色财税体系要注重内部统筹与外部衔接。代志新表示,不同绿色税种之间要协同一致,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此外,要关注财税政策与金融、投资等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合,建立起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长效协同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转型体系如何避免“假转型”?
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截至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规模也在全球居前,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稳健支撑。
《意见》立足实现“双碳”目标部署了丰富的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举措安排,如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受访专家认为,这一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钢铁、水泥、石化、有色、航空、航运、建筑等行业需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而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明显。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立华对记者表示,事实上,我国转型金融已经起步。部委层面,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对原《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新增“低碳转型”相关产业,成为构建转型金融标准的重要基础。同时,人民银行已组织部分重点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从具体实践来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证券交易所等都推出了转型债券金融产品,多地已出台或正在出台地方转型金融的标准和制度。
浙江省湖州市作为推进转型金融的典型试点城市,已形成体系化工作方法。如在转型目录基础上,认定一批转型企业和转型项目,对转型融资提供贴息等激励政策,并对转型企业提供了转型规划模板、碳账户等服务。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方夏莹表示,标准是金融机构落地转型金融的核心。湖州银行结合湖州市转型金融相关做法,通过适用性创新,出台《湖州银行支持转型金融服务方案》,服务有需求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转型金融体系化推进试点,正从个别城市向经济带拓展。日前,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到,“积极运用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为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研究制定航运业转型金融标准”。
在方夏莹看来,在完善政策标准体系的同时,夯实以企业非财务信息平台建设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能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更有效支持。
钱立华表示,建立融资主体碳排放等环境信息的计量核算、计量范围、信息披露等统一要求和标准,是推动转型金融落地、同时避免“假转型”风险的前提。激励约束层面,针对金融机构建立转型金融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低碳转型领域的重要保障。
此外,《意见》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的安排受到广泛欢迎。人民银行自2021年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专项贷款,对碳减排起到了更好的撬动作用。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478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覆盖市场主体6000多家,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
不过,两位受访人士都谈到,碳减排支持工具从支持领域、贷款期限等方面都有优化空间。钱立华表示,目前碳减排贷款超过96%都投向了清洁能源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资金过热和价格战现象,建议未来可以考虑调整支持三大重点领域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容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覆盖领域到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同时,建议进一步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期限,与碳减排项目贷款回收期相匹配。
绿色转型项目REITs
为何成“风口”?
对于优化投资机制,《意见》提出,“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这是立足项目全生命周期‘投、建、运’环节作出的分类安排。”REITs行业联盟秘书长王刚对记者表示,《意见》提出的“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则是立足退出环节的部署。
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已有42单公募REITs上市发行,规模超过1300亿元。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以环保和新能源为底层资产的REITs受到市场欢迎。
“以清洁能源板块为例,2023年,清洁能源REITs板块实际派息率达到9.19%,年化派息率均处于REITs产品前列,且超额完成预期分派率目标,给投资人带来可观回报。”上海瑞思不动产金融研究院院长朱元伟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清洁能源板块延续稳健表现,获得了投资人的普遍认可。7月初新上市的中信建投明阳智能REIT网下认购倍数达91.38倍,刷新了今年以来公募REITs项目网下询价倍数的纪录。
朱元伟指出,REITs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引入长期权益性资金,优化发行人财务结构,带动绿色转型项目有效投资。以中信建投国电投REIT为例,国电投以江苏盐城滨海北H1、H2风电机组项目为底层资产,通过发行公募REITs,国电投实现存量资产盘活,在引入长期权益性资金的同时,优化了国电投的财务结构。根据测算,公募REITs发行后可降低国电投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0.19%,为国电投在维持杠杆率不变的情况下释放308亿元新增项目投资额度。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市场普遍关注到,文件将燃煤发电(含热电联产煤电)项目纳入其中。
经过前期试点,自8月1日起基础设施REITs由试点转入常态化发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霁雪认为,能源行业资产种类丰富、投资主体多元、存量资产规模巨大,2012~2022年电力投资总额合计99192亿元,若将其中2%发行公募REITs,可贡献近2000亿元资产规模。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公募REITs团队负责合伙人张璇表示,保持绿色环保行业投资主体申报公募REITs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结合绿色环保行业的行业特点设定审核标准,降低企业对于项目上市后对运营管理有效性的顾虑。
谈及风险防范,王刚表示,还是要防止项目落地“大干快上”的倾向,要立足项目全生命周期,以终为始,提升决策效率和运营能力,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此外,还应加力发展Pre-REITs市场。
(本系列完)杠杆交易平台